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古运河石堤

发表时间:2020-05-16 14:15作者:未知来源:淮安文史资料网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平江伯陈瑄修疏清江浦,于管家湖东北畔界水筑堤砌石,自淮安府城西门抵板闸,作为漕船纤道,称为“新路”。万历年间,因板闸新路被水冲坏,淮关榷使陈梦琛捐资重修。南北各立牌坊一座,分别题作“柳阴官道”、“题名坦道”,沿路种植桃树、柳树,横以小桥,又紧临管家湖(又名西湖),“每至春深时,花明柳翠,摇漾溪烟,议者辄比以武林(指杭州)之苏堤云”。

33.jpg

明弘治年间黄河全流夺泗夺淮后,黄水常倒灌清江浦。淮安府城一带地势低下,到万历、天启年间,里运河“河身日高,日加浮堤,势与城垛平”,里运河堤多次冲决,水入淮安城。天启元年(1621),“霖雨不止,里河堤岸冲倒,水由二铺灌入,三城平地深一丈”。天启四年,在疏浚清江浦、永济河工程完工后,漕抚吕兆熊、淮海道宋统殷、南河郎中朱国盛等将淮安城西里运河堤改为砖石工,“下埋石四层以固其根,中布砖十二层以坚其身,上覆石二层以胶其面,里凑石二层以饱其腹”,“北自西湖嘴(今河下),南抵包家围(在淮城西南),计1530余丈”。修成后,“蜿蜒长虹,湖光映带,室庐相庆”,“城市乃得安堵”。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帝第三次南巡,四月,谕河督于成龙等:“运河东岸石工残缺者,仍令照旧补修,其土工堤内积水之处,下埽帮筑。”乾隆《淮安府志》记,明天启间所建护城石工“后俱倾废”,康熙三十八年重建,属里河厅清江汛。该段新建石工长360丈,在淮安旧城以西。同年修建的还有运河对岸长55丈的盘粮厅前石工,以及长120丈的板闸关口上下石工。康熙四十四年,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谕河督张鹏翮:“运河东堤,保守最为紧要,堤岸应行加帮……淮安近城堤岸卑薄之处,亦应相度形势,修建石工。”康熙四十五年,张鹏翮加高修筑板闸关口上下石工。

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首次南巡,谕:“朕经过淮安,见城北一带,内外皆水,虽有土堤为之防,而人烟凑集之区,设经异涨,其何以堪,甚觉怵然。亟应改建石工,以资保障。著总河高斌等会同总督黄廷桂,确勘详估,及时建筑,毋忽。”并御制《过淮安》诗纪其事:“甃石费虽巨,为民无惜理。爰以命河臣,形势大端指。归舟相设蕝,稍慰勤民意。来来司水土,钦哉聆后旨。有孚我弗问,匪懈汝其矢。尚令坚比墉,毋俾穿于蚁。”于是户部拨帑,河督高斌等“建淮安东堤石工,自漂母祠迤北石码头起至北角楼旧石工头止,长450丈,砌石11层”,南接康熙时建淮安旧城段石堤。两年后河淮并涨,淮安城即赖此石堤得全。乾隆帝将改筑淮安府城西北石堤作为自己的一项功绩,此后五次南巡过淮安均临幸阅视,并各作一首《阅淮安石堤》五言排律纪咏其事。

淮安古运河石堤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石堤高5米,外侧均以条石堆砌,石质为青石、麻石,宽、厚均约0.4米,长0.8-1.2米不等,是古人整治运河的重要实物见证,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淮安段的16处保护节点之一。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淮游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工作人员,过期则视为认同。本网客服QQ:3185251323。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副标题

淮讯
淮旅
淮食
淮史
淮文
淮艺
淮教
淮商
淮频
推荐阅读
运营机构:江苏嘉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盈科(淮安)律师事务所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