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塘河

发表时间:2020-05-16 14:43作者:季祥猛来源:淮安文史资料网

39.jpg

塘河位置图

清乾隆后期至嘉庆年间,黄河下游河道日渐淤高,洪泽湖水位常低于黄水,力不能敌黄,刷黄更无从谈起,为保证漕运,只好在漕船通过时开放御黄坝以引黄济运(又称借黄济运)。道光四年(1824)十一月,因放行回空漕船借黄济运,结果“洪湖北半全为黄水垫高”,造成高家堰十三堡溃决,洪泽湖堤坍塌一万一千余丈的特大事故。第二年漕船过清口,试行借黄济运、盘坝接运均告失败,只好在道光六年改行海运。接任两江总督的琦善力主开启王家营减水坝导黄河水至六塘河,趁此时机大挑王家营减水坝以下黄河河身,结果费银六百万两,当年淮北田庐淹浸,第二年挽回故道后河身依旧高仰。在这两年多时间内,河督张文浩革职发配伊犁,两任两江总督孙玉庭、琦善均因办理河工不善而被免职。

为解决这种局面下漕船过清口的紧急问题,创立了灌塘济运(也作倒塘灌运)法。灌塘济运法“原理与现代船闸相同,以内塘为闸室,以临时坝为闸门”。即将淮河汇黄河口门处御黄坝外的钳口坝改建成草闸,再于其外建临黄堰,在临近洪泽湖引河汇聚口的临清堰以南建拦清土堰,疏浚临清堰和草闸之间河道,称为塘河。塘河宽大,可容数百上千只漕船,每进出一次需8到10天时间。南来漕船由临清堰口门入塘河后,堵闭临清堰,此时车水入塘河,待塘内水位高于黄河水位时,开启临黄堰,乘势将漕船冲出渡黄。北来回空漕船反之。

灌塘济运法的创立人为万承纪,字廉山,号畴五,副贡。光绪《淮安府志》记,万承纪“建议立草闸,而于御黄坝东北相隙地筑土堰潴水,度足浮送,乃启闸放行。试之铜船,一日而百艘毕渡,粮舟以通。后皆沿其法”。《水窗春呓》卷下《万廉山事四则》:“猝创灌塘法,通漕船者三十余年,河事赖之,其经济才实不可泯也。”

万承纪是周恩来外祖父万青选的伯父,是万家最早因任职于河工而迁居清江浦之人。万承纪有经世之才,长于河务,嘉庆二十一年(1816),两江总督百龄即以熟悉河务为由奏请将万承纪留于南河以同知即补。道光二年,万承纪任海防同知,道光四年改外南同知,其间署理淮安府知府,即以其弟万承紫(万青选父)署理外南同知,道光五年复任外南同知至道光六年,后任淮海道。据《郎潜纪闻四笔》,万承纪还发明有浚河车,车重700斤,系于帆船后,以浚河车上的铁齿翻动河床疏浚河道,用两名船工终年驾行。

道光二十二年,黄河于桃北厅崔镇汛萧家庄北决,穿断中河,归入六塘河东注,导致中河断流,漕船无法通行。南河总督潘锡恩上奏朝廷,于中河亦行灌塘之法。

咸丰五年(1855)黄河北徙后,漕船从中河穿旧黄河,由顺清河至码头镇会淮入运河,塘河遂淤废。灌塘济运法维持了黄河北徙前30年间漕运的畅通,是中国水利史上很有影响的事件。塘河今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淮安段清口枢纽遗产区的一部分,位于今清浦区城南乡新闸村二河至淮阴船闸之间,塘河堆地名至今尚存。

上一篇镇淮楼
文章分类: 历史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淮游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工作人员,过期则视为认同。本网客服QQ:3185251323。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副标题

淮讯
淮旅
淮食
淮史
淮文
淮艺
淮教
淮商
淮频
推荐阅读
运营机构:江苏嘉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盈科(淮安)律师事务所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