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水的淮安

发表时间:2020-05-16 16:39作者:胡健来源:淮安文史资料网

“淮安的水”造就了“水的淮安”。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淮安的历史文化就是水文化。

46.jpg

首先得讲人们不太注意的水利工程。淮安的水现在风平浪静,当年却很不听话。水是活物,有水位、有水流、有脾气,有时甚至还很大!让水听话,为人服务,这就叫“水利”。淮安境内有多少闸?多少坝?多少涵洞?多少桥?借用国家的一位水利专家的话说,淮安是全国水利设施最齐全的地区。这,不是很有特色的水文化吗?有位诗人说过,“淮安是一座漂在水上的土地”,而这些水利工程会告诉人们,这块土地是怎么在水上“漂”起来的。

45.jpg

还有漕运文化。明清运河漕运对淮安的影响很大。当年总理运河漕运的总督署就建在淮安,带来了一种官商性质的漕运文化。作为漕运之都,明清,运河边上的淮阴、清江、淮安三城繁华,还有许多小镇,这些都在历史的记忆中依稀闪烁;当年这里有热闹的造船厂、兴盛的皇家粮仓……这些同样也在历史的记忆中依稀闪烁;当年,淮安的盐商,把海盐运到淮安,再把它从淮安运到南方。著名的河下古镇就是当年盐商的聚集处,那今天还在的石板路上的石板,就是当年盐商从南方运来的……科举、小说、戏剧也因漕运带来的城市的兴盛而兴盛。

47.jpg

还有治河文化。有“江淮第一名园”之称的清晏园,就是当年河道总督的花园,治河官员曾在此多次为康、乾两位皇帝接驾;淮扬菜的兴盛也与河道官员们的吃喝有关;当然,更值一提的还是洪泽湖大堤,洪泽悬湖,还有淮安境内那么多的各种各样的闸与坝……我们甚至还可以把眼光扩展到现在,苏北灌溉总渠,入海水道大运河立交……治河文化似乎呈现着淮安水文化的另一种不同于漕运文化的特质。

当然,还有因水而生的各种各样的亚文化。就以淮安的民歌为例。金湖因水田多而产生了秧歌——为了减少插秧劳动的单调疲劳,人们创造出了秧歌,如“妹妹见哥心里慌,秧苗插在了脚板上”;白马湖边因为渔民多,于是有了南闸民歌,它唱“天明船儿出了港,打条鱼儿三尺三”;淮阴是往昔的漕运之都,它的民歌唱“船行千里哥记住,妹在岸上等着哥”……

48.jpg

再如,我们中国人民海军的“出发”,竟在我们的洪泽湖,在洪泽湖上新四军打鬼子驾的船……

“水运”,可以说,就是前工业社会的“高铁”。有了“淮安的水”,才有“水的淮安”。

文章分类: 娱乐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淮游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工作人员,过期则视为认同。本网客服QQ:3185251323。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副标题

淮讯
淮旅
淮食
淮史
淮文
淮艺
淮教
淮商
淮频
推荐阅读
运营机构:江苏嘉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盈科(淮安)律师事务所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