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闲话梅干菜

发表时间:2020-05-26 11:29作者:申卫华来源:淮安文史资料网

不久前,读到一篇《雪里蕻炒肉丝》的散文,竟联想到它的“同父异母兄弟”梅干菜烧肉。如果说雪里蕻炒肉丝,是土生土长的下饭小菜,那梅干菜烧肉,就是普及全国的就酒佳肴。

27.jpg

百度梅干菜的词条,说它是浙江绍兴的特产。为何有此说法,这恐怕于鲁迅先生的嗜好有关。有文字记载:1935年3月15日,鲁迅先生自上海寄给他母亲的信中说:“小包一个,亦于前日收到,当即分出一半,送与老三。 其中的干菜,非常好吃,孩子们都很爱吃,因为他们是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干菜。”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对于故乡所产的梅干菜,是多么地赞赏与喜爱。

其实论起梅干菜的前世今生,也应该是咱江苏百姓餐桌上的常客。而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是外祖父亲手制作的梅干菜,曾填补儿时舌尖上的滋味,满足童年尝鲜的奢望。至于说起梅干菜制作的过程,挺简单的。

29.jpg

只记得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一到秋冬之交,作为寻常百姓人家,为了填补吃菜的不足,总要腌制一些咸菜、萝卜干、大头菜之类。于是,当家的外祖父,专门准备了一口大缸,待到秋白菜上市之时,购上个百把十斤。

而为了将白菜腌制到位,首先是洗净晾干。然后一层层码放在缸里,并在每层之间,匀称地撒上颗粒大盐,再压上准备好的大石块。记忆中的咸菜,从下缸到能吃,也就一个月左右。可别小看这咸菜,它在当年困难时期,可是咱们餐桌上的“当家",从秋冬一直吃到来年的春夏。           

由于外祖父用大缸腌菜,其每年咸菜的安排,早在计划之中。于是,接下来做成的苏(外祖父姓苏)式梅干菜,成了他的拿手好戏。其实外祖父的梅干菜,在他制作的过程中,再简单不过。就是在自家门口的墙上,钉上钉子,接上绳子,再将咸菜一一挂上,便大功告成。

28.jpg

而由咸菜变成梅干菜,则是“下里巴人"的身份,转换到”阳春白雪“的过程。大凡吃过梅干菜烧肉的食客,一定会说出此菜肴的鲜香和味美。梅干菜,作为一种普普通通的食材,如经过五花肉的中和烹饪,那联手出锅的香气,不能不说是一道人间美味。

不过, 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由于猪肉是凭票供应,这梅干菜烧肉的菜肴,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登上寻常百姓家的餐桌。然而,当年当家的外祖父,为了让梅干菜烧出有猪肉的味道,专门用豆腐替代,并在烧制的过程中,利用浦楼酱油的鲜香,再放上足量熬制好的猪油。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梅干菜烧“肉",便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当然接下来肯定是风卷残云,碗盘见底。

而说起梅干菜烧肉,其实在我的记忆中,还真有过一次意外的收获,那是初二年级,一次蒸饭的偶得。只记得那年那月,上学带米蒸饭,是我们初中的必须。每天早晨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食堂将自带的米(或馒头)洗好后放入蒸笼中。当年因为家中计划口粮紧张,有时只会带上几个(生)山芋。由于众多学生蒸饭的铝饭盒大同小异,学生们吃午饭时常常会拿错。

那一次,笔者下课耽误,到食堂后已不见自己蒸山芋的饭盒,只有待到最后时刻,才将唯一没人拿的,与我一模一样的饭盒拿到了教室。没曾想打开后,竟是一半米饭一半诱人的梅干菜烧肉。当时已经一月没沾过荤腥的我,也顾不得脸红和心跳,只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战斗”。那是一顿多么美味的午餐,至今想来还口留肉香,想必当年那位拿错饭盒,吃着山芋的同学,也肯定是另有一番滋味。

梅干菜烧肉虽然好吃,可在粤鲁川,以及淮扬菜的四大菜系中,却没有她的一席之地,顶多也就是江浙,以及安徽一带,百姓餐桌上的吃饭大菜。不过,梅干菜如果作为一种食材,却是长江淮河流域,广大百姓的最爱。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在扬州邗江的施桥船闸,吃过一道闸上大师傅精心加工的梅干菜蒸肉,只见那祖传的配料,色质的浓郁,口感的润滑,肉菜的兼容,称得上是一碗上等的美味佳肴。后听说此道菜,竟成了千里苏北运河,各道船闸接待来宾的桌上主角。

当然,梅干菜烧肉,作为一种菜肴,受到普通百姓的普遍欢迎。不过梅干菜的其他产品,也一样是印象深刻,过齿不忘。去年,到安徽徽州旅游,曾在歙县渔梁坝,那堤上的古街上,看到一制作小烧饼的作坊。当时,不由自主的带着好奇心进入到坊内。

当看到满屋放凉,像象棋一般大小的烧饼,在啧啧称叹的同时,顺口品尝了一块。未曾想这一尝,竟一买而不可收拾,尤其是那诱人的梅干菜菜馅,真乃人间美味。而就是这次误打误撞,竟偶进得安徽特产小烧饼,一家制作的百年老店。当汽车开走的瞬间,才觉后悔不已,因为提上车的五盒小烧饼,还不到半个时辰,就被车上一帮好吃鬼的驴友瓜分贻尽。

现如今,这梅干菜的味道算是家喻户晓,有些地方还做成了产业,并出口到欧美。不过,作为食材中的梅干菜,是最最普通不过,即使再华美转身,也离不开滋养她的这片土地;更离不开在这片土地上,用心去品尝她的人民。做菜如此,做人亦然。(申卫华)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淮游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工作人员,过期则视为认同。本网客服QQ:3185251323。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副标题

淮讯
淮旅
淮食
淮史
淮文
淮艺
淮教
淮商
淮频
推荐阅读
运营机构:江苏嘉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盈科(淮安)律师事务所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