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老坝口小学

发表时间:2020-05-20 14:10作者:申卫华来源:淮安文史资料网

狗年春节,经过和平路,向北一望,当年的老坝口小学已经面目全非,忽然间勾起了对上世纪老坝口小学的美好回忆。因为那毕竟是从童年走向少年,从幼稚变为成熟的人生历程,也不知老坝口的校名,当年是从何而来,现在想来肯定与古老的大运河有关。

46.jpg

应该说老坝口小学有史以来,一直与大运河为伴。当年的老坝口已非今日的老坝口,五十年前的小学,可是有着三个校园的名校。那年那月,沿着大闸口,经过正越闸,顺着当年乾隆皇帝登岸的码头拾阶而上,隔着越河街,便是老坝口小学中校园的后门。进入后门是一小操场,操场的一角是一栋两层的教学楼,记得此楼有一定的年代,尤其是那木条地板,每遇课间休息,或上学放学,学生们总会叽叽喳喳的,将那架空的地板踩的咚咚直响。而紧挨着教学楼的是几排朝向不一的平房,有教室,有音乐室,有办公室,还有教师的公寓,在这个校园里,曾完成了二到三年级的学业。至于幼儿园和一年级,则是在老坝口小学的另一处校园里度过,此校园坐落在越河街的南头,拐向基隆巷的娃娃井旁。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校园里的一颗古银杏树,那硕大的树冠遮天蔽日,据闻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记得一次尿急,不知害羞的我竟在银杏树下解决,后被一位同学举报,让老师好一顿批评和罚站。

升入四年级后,则又转到了另一处校园。此校园与前边两处隔着一条和平路,与当年的和平浴室并肩而立,与和平电影院隔路相望。此校园是老坝口小学的“老大”,其面积超过其他两处,由于是三面环水,可以说是水上的校园。进入校园的大门往右,便是一座民国时期的两层教学楼,往左上坡则是教师的办公室。而走过后面的大操场,三排长长的教室,一显当年老坝口小学的气派和规模。只可惜,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这老坝口也被标上了封资修的罪名,改成了“红卫兵”,而随着“读书无用论”的盛行,这教书育人的场所,则成了我们记忆中的快乐时光。

快乐之一,水泥台上的乒乓梦。文革前后,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是乒乓国手——庒则栋。因他连续三届获得世乒赛冠军,尤其是打的小日本满地找牙的故事,让我们对校园里的水泥乒乓台情有独钟。由于那年那月,上学就是自由活动,于是乒乓球台成了同学们争抢的不让领地。你可别小瞧了那灰白冰凉的水泥台,从它的身上虽没有诞生出世界冠军,但也走出了市交通系统的乒乓冠军徐伟;市税务系统的冠军秦亚州;以及南京师范大学曾经的冠军何云生。

快乐之二,教室之外的骑马战。那年月到校上学就是一个字“玩”。而且玩出新颖,玩出了门道,玩出了内容。至于玩的最多的就是骑马大战。它不仅是儿时的游戏,更成为那年月校园里的一道风景。该游戏为二人一组,一人背着另外一人,与其他组合的战队相互拖拽,并想方设法将其拖至“马”下。而始终不落地的就是胜利一方。记得我所在的五(五)班,有两对组合,赵国钱和戴维新,李宝全和张继栋,由于人高马大,机动灵活,在一至六班全年级的学生中,是打片天下无敌手的“常山赵子龙”。

快乐之三,活蹦乱跳的演出季。那时的老坝口小学还成立有宣传队和方块队。宣传队专门排演《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革命样板戏。而方块队则成为各种纪念、集会、宣传、游行的学生专业队伍。记得党的九大召开期间,全市是万众欢腾,我所参加的方块队,曾从和平路出发,途经河北路,转向人民路,“直嗤”城南体育场,当年参加万人庆祝活动的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时的方块队,身着一身上白下蓝的统一服装,手拿彩纸做成的花环,一路高喊着“毛主席万岁!——万岁!万岁!万岁!”“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等革命口号,兴高采烈的完成着上级和学校交给的革命任务。

快乐之四,无拘无束的校外乐。文革期间,曾有停课闹革命的说法,由于当年的老师们都成了臭老九,学生们大都将书放在课桌里,到学校也基本不带书包,加之没有课外作业,所以自由自在,我行我素,成了当年校园的一大特色。那时的我们极喜欢校门外的小书摊和捣棋台,大部分的时光都贡献给了这些校门旁的“娱乐场所”。记得小人书是一分钱看两本,我和小伙伴们,常常是结伴到书摊上一坐就是半天,因为这样可以相互交换着阅读,花最少的钱,看最多的书。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成套小人书,看了一遍又一遍,并在玩耍中效仿着书中的情节,演绎着骑马战和棍棒斗。那年那月,校门旁除了吸引人的小书摊外,还有捣棋台。捣棋台,类似于现如今的斯诺克和台球。一米见方左右的台面,中间放置二十多枚象棋,四角挖有圆洞,再用一枚稍大的棋子作为母子,然后手拿长杆,将台面上的棋子,一一捣入洞中,谁进洞的棋子最多,谁就是赢家。那时的捣棋台可以说是生意兴隆,充满人气,而且常常又是一台难求,通宵达旦。

应该说老坝口小学是古老的,但文革中的她又是“凄惨”的。现如今的老坝口,随着岁月的轮回,沧桑的巨变,历史的洗礼,时光的浇筑,已经回归了她的本来面目。每当我经过大闸口美食一条街时,总会驻足聆听那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而我的思绪则随着回荡在天空的声音,仿佛又回到了数十年前那遗憾的年代。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淮游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工作人员,过期则视为认同。本网客服QQ:3185251323。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副标题

淮讯
淮旅
淮食
淮史
淮文
淮艺
淮教
淮商
淮频
推荐阅读
运营机构:江苏嘉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盈科(淮安)律师事务所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