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清江浦万寿宫与禹王台

发表时间:2020-05-14 09:42作者:何永年来源:淮海晚报

清江浦的万寿宫与禹王台久负盛名,虽然踪迹早无,但在老人们口中仍不时提及,怀念之情油然而生,觉得万分可惜,然亦无可奈何。老人们觉得欣慰的是,竟然有人对曾经辉煌过、但早已淹没的历史典故感兴趣。笔者走访了多位耄耋老人,他们津津乐道,非常热情,苦苦思索回忆点滴所知,甚至数位老人主动电话联系聚集在一起,互相补充,相互纠正,力求准确。

23.jpg

万寿宫

万寿宫在里运河之南,位于禹王台、普应寺南侧,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建。她不是真正的皇帝行宫,仅是供奉清朝君主长生禄牌位的大殿。

万寿宫正殿琉璃为瓦,重檐画栋,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琉璃瓦黄绿相间,绚丽多彩,飞檐下铜铃金光闪烁,层层斑斓的宫顶,突兀鹤立,天地氤氲,万物化淳,疑是天上宫阙。钟声宏浑悠扬,能传十里之遥。焚香炉前,炉烟缥缈,一派仙家气氛。遗憾的是,这一精美的古代建筑已荡然无存。

21.jpg

清江浦因运河漕运而繁荣,地处京杭大运河要枢,明清时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文武官员,富商巨贾,江南赶考的文人学子,沿水路来到清江浦东边的臧家码头,踏上通京大道北上京城,在继续北上之前往往在清江浦停留,盘桓数日;且明清两朝,集河、漕、盐、船、仓于清江浦,官衙遍及,大小官员众多,更有京城官员常来此公办,因此,清江浦异常繁华。万寿宫的主要功能便是,府衙县衙组织相关官员学子,模仿学习朝拜皇帝礼仪。官宦眷属、文人学仕,在朝见帝王,不懂得朝拜皇上时许多礼仪,惊慌失措,有失体统,因此设万寿宫,有礼仪官定时教习三跪九叩首及回答皇上垂问时应注意事项及官议之事,仪式非常隆重。这叫演礼。更重要的是,每逢皇帝寿诞,清江浦文武官员齐集朝拜,盛极一时。

24.jpg

这里还盛传龟爹龟奶故事,经久不衰。民国末期,尚见大殿南面有两座石龟背驮石碑,并排俯伏。二石龟东西相向,中距约三丈余。龟背上各驮有一石碑,高约六尺,宽约二尺, 称为御碑,石碑正上方顶端镌刻有圣旨二字,碑文已不详,但能清晰记得龟爹碑正面刻有“普天同庆”,龟奶碑刻有“万寿无疆”。每到农历二月十二百花生日,长者携带穿戴整洁、花枝招展的儿童,先在大殿外点烛焚香,然后入宫向皇上万寿无疆牌位叩头礼拜,再到宫外购红头绳一根,或已事先随身携带,穿上铜钱,先后在龟爹龟奶颈项套扣一下,然后将儿童抱骑龟颈,再将红头绳系在儿童颈脖,于是认为此红绳可保儿童平安,避灾驱邪,健康无病,长命百岁,得到心理上安慰与满足。因欲骑龟颈儿童较多,往往要等待好长时辰。

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又称花朝,也叫桃花节,这一天市民忙里偷闲,成群结伴而来,踏青游春,兴致很高。更为穿着艳丽的少妇少女戏春、娱乐、挑菜难得之日,可以借机走出深闺,抛头露面,她们如天宫仙女降临,阿娜多姿,互相嘻闹,热闹非凡。这一难得的机遇,更为少男们所希冀,他们亦纷至沓来,但往往在稍远处窥视,不便近前,不像现代男青年那样开放、随意,而是彬彬有礼。

万寿宫前每逢活动,如演礼,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儿童前来骑龟求福,这一天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殿前广场,街前屋后,吃喝等店铺,店主热情召唤顾客入店堂吃食、喝茶、购物,各种地摊,还有挑担小贩叫卖货物,评话说书,江湖之士算命打卦,杂耍,玩猴戏,玩龙舞凤,各献技巧,引得孩童兴高采烈,嬉笑无比。玩至傍晚,才悻悻不舍而归。

近日,笔者与传奇志愿者金驹,淮海晚报记者马超,一同实地调查证实,清晏园内一尊背驮万寿无疆石碑的石龟,是1958年万寿宫、普应寺旧址被征用时,其中一只母龟(龟奶)被辗转安置在此。不过龟背上的万寿无疆石碑,已不是原物,是2012年重新雕刻安放在龟背,字体也不同了。另一尊石龟究竟在何处?我们三人在石塔湖北岸发现有严重破损、相距约不到二公尺距离的两个半边破石龟,如果合起来,像是一只整龟,且能看到龟背上残留石碑痕迹,但若合并起来明显比清晏园内那只石龟要大,因此不是万寿宫前其中的一只,因为成对的石龟都是同等大小。走访中,有老人说,七、八年前夜间有人用汽车运来放此,据说从清晏园搬来,究系何处石龟,有待进一步考证。

万寿宫门前一对石龟,古时称为赑屃,是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旧时大石碑的石座多雕刻成赑屃形状,实即龟的形态。

禹王台

禹王台又名禹王宫,或称为玄帝山,又为元帝山。《淮阴风土记》记载:“入门二重,登玄帝山,山阴有二石柱离立,龙缠其下,狮居其巅,中有磴道三十级,摄衣而登,仰望殿宇沉沉,若不可极,穆然而思禹德之难名。既登,瞻帝座,观左右两钟楼,盘桓庭树之下,凭高望远,襟怀自畅。”

出清江浦城北门--拱宸门,沿里运河南岸西行,过增新强蛋厂,再行数百步,抵土圩西圩门。此土圩系清河县三任知县、周恩来外祖父万青选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所筑,早于吴棠所筑清江浦城(1864年筑城),此时土圩尚未完全坍塌毁没。离土圩不远处有一平台,约三丈见方,高与土圩齐,作备战守御之用。再沿平台西行数丈,遂至禹王宫。

禹王宫为祭祀治水有功之夏禹王,因其排溉、泗水患之功,老百姓崇敬而祀之。宫门为三间瓦屋,大门在中间,左右两山墙内分塑哼哈二将。过此屋为一大天井,天井左右两侧围墙,设有大型园门为通道。出东圆门,又一天井,禹王台在此。台高二丈余,三道两折石阶,三十层。禹王台上有一座面阔七间、翘檐歇顶的大殿,中供禹王坐姿塑像,蔚然肃默,左右各有小屋三间,内置三五小型塑像。天井左右各有钟鼓楼一座,盘坐在大树浓荫之下。   

大禹治水时,相传足迹遍布江淮。为纪念禹王治水功绩,明朝时垒土名为玄帝山,又称为禹王台,在台上始建禹王庙。明正统八年(1443)敕封为灵慈宫,清嘉庆五年(1800)、道光十七年(1838)两度重建。清时为避康熙皇帝玄烨讳,改称玄帝山为元帝山。民国六年(1917)辟为城西公园,游人不绝。禹王台供游人登高祈祷禹王神灵,向禹王敬焚香烛。由于淮阴县(清江浦)境内一片平原,并无山陵,更无高楼大厦,均为开阔地带,虽仅数丈高台,亦如登山岳,可遥望四周一、二十里景色。每年农历九九重阳,市民多来此登高游览并祭祀禹王。  

中国神州大地每逢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的习俗,既有文人墨客,官僚乡绅,也有平民百姓。尤其上了岁数的老年人,身上佩戴着散发出清香味的艾叶袋,走出家门登高望远,享受秋高气爽的大自然的赐予,开阔心胸,会友结谊,同时这也是一种健身的方式。在古时,登高象征着“高升”“吉祥”,避恶除邪。

22.jpg

台西为一园圃,草堂三楹,壁间题字殆满。再西有陶陶亭,俯以栏杆,延以长廊,廊尽头有红板桥,桥西有北高亭,甚宏伟。台东边运河南堤上有座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的清江浦标志性建筑清江浦楼。台南面紧连铁树宫,再向南就是万寿宫、普应寺。明清时,这里是清江浦最著名的西郊游览区,附近二十多座庵观祠庙,殿阁流丹,松竹凝碧;晨昏清磬沌鱼,经诵梵呗,游人到此俗念顿消。站在禹王台上,可俯瞰北边运河面上点点白帆,河堤边袅袅垂柳,四围琳宇绀宫缀联成片。远眺东边的钵池山,西边码头镇(今马头镇)泰山墩、惠济祠,整个清江浦两岸二十里锦绣繁华尽收眼底。难怪当地人每逢重阳佳节,多会来此一游。最隆重的是每年农历十月十五,乃祭祀“水官大帝夏禹”的下元节。淮安地处水乡泽国,黄河夺淮后,又成为水患频仍灾害频发的重灾区,人们普遍崇拜夏禹为了天下人不辞劳苦的奉献精神 ,将其视为自已最亲近最信赖的保护神。地方士绅、商民每年延请远近的名道高僧,为禹王台崇修大醮,祈祷神禹垂佑淮上子民,禳灾解厄,降福致祥。每当是日,高高矗立在里运河南岸的禹王台上,就会燃起无数神灯香火,云烟缥缈中,忽明忽暗,如星如萤,神秘而壮观,给前来观礼膜拜的人们留下许多回忆与遐想,给泛舟运河上的夜行人带来一种梦境般的幻觉与奇思。

民国二十八年(1939)日军侵占淮阴后,将禹王台毁为军营操场,尚留有孤宁宁的禹王宫。1945年9月淮阴第一次解放前夕,国民党驻军又将禹王宫拆毁,构建守城地堡,从此禹王宫被夷为平地,无迹可寻。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淮游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工作人员,过期则视为认同。本网客服QQ:3185251323。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副标题

淮讯
淮旅
淮食
淮史
淮文
淮艺
淮教
淮商
淮频
推荐阅读
运营机构:江苏嘉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盈科(淮安)律师事务所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